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2567-2023)

3个月前 (07-28)支持与服务231

image.png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工作条件 .......................................................................... 2
5  总则 .............................................................................. 2
6  技术要求 .......................................................................... 5
7  试验项目及要求 .................................................................... 9
8  安装验收与维护保养 ............................................................... 11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11
附录A(资料性) 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拓扑图 ......................................... 1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国奥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国网湘潭城西供电支公司、湖南共联电气有限公司、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巨制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胤实信息咨 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雄赳、苏艳波、袁茂银、邹凯、谭广、陈星中、李继为、姚文轩、李华斌、 陈建军、周琼、姚志刚。



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的工作条件、总则、技术要求、试 验项目及要求、安装验收与维护保养、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电压6 kV~66 kV的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2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  
GB/T 2900.10 电工术语 电缆  
GB/T 3836.15 爆炸性环境 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  
GB/T 387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7261-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9361-201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11287  电气继电器 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 1453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516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通则  
DL/T 5344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 underground power cable monitoring system

对铺设于电缆沟、隧道、地下管道等位置、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或周期 性监测、分析与辅助诊断的系统。  

4 工作条件

4.1监测系统的户外装置应符合电力电缆的运行工况,并能在以下条件下长期运行:  
a)   环境温度:-20 ℃~+45 ℃;  
b)   环境相对湿度:5 %~99 %,且产品内部不凝露、不结冰;  
c)   大气压强:79 kPa~110 kPa。  
4.2监测系统的户内装置应能在以下条件下长期运行:  
a)   环境温度:0 ℃~40 ℃;  
b)   环境相对湿度:5 %~80 %,监测系统内部不应结冰凝露;  
c)   大气压强:79 kPa~110 kPa;  
d)   场地安全要求:符合GB/T 9361-2011中B类安全规定;  
e)   工作电源:额定电压为AC 220V(1±15%),频率为(50±0.5)Hz,谐波含量小于5%。
4.3当超出4.1和4.2中规定的工作条件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 总则

5.1系统结构  
5.1.1 总体要求  
监测系统宜采用开放、分层、分布式结构,主要由信号采集单元、监测单元、监控后台三部分组成, 监测系统拓扑图参见附录A。  
5.1.2 信号采集单元  
5.1.2.1 信号采集单元宜包括温度传感器、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水浸传感器、 等,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信号采集单元技术参数  

序号 

名称 

技术参数 

温度传感器 

检测范围:-40 ℃~+300 ℃;温度测量精度:±0.5℃

运行电流互感器   

检测范围:0.1 A~1000 A;电流测量精度:±0.5% 

接地电流互感器   

检测范围:0.1 A~100 A;电流测量精度:±0.5% 

4   

局部放电传感器   

检测范围:50 pC~15000 pC;测量精度:≤50 pC 

烟雾传感器   

报警浓度:≤1.5 %FT;防护等级IP40 

水浸传感器

防护等级IP65;响应时间:<2 s;灵敏度:具备4个挡位设置,0 kΩ~5 kΩ、

0 kΩ~100 kΩ、0 MΩ~1 MΩ、0 MΩ~5 MΩ 


5.1.2.2 常用传感器进行选型时宜考虑以下因素:
a)   测量对象和测量环境;  
b)   灵敏度;  
c)   频率响应特性;  
d)   线性范围;  
e)   稳定性;  
f)   精度。  
5.1.2.3 常用传感器的安装应选择适宜的场所,便于维护和操作,避免不良环境对传感器造成侵害和 对测量产生影响,安装要求见表2。  
表2 常用传感器的安装要求  

序号 

名称 

共同要求 

安装环境 

位置

温度传感器

a.安装场所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便于 接线、维护和调校; 
  b.传感器安装处应不受阳光和强热源直 射; 
  c.传感器的架设应安全可靠且不妨碍井 场工作人员工作和不易被碰撞、损坏; d.传感器信号传输线不应与其他电源线 一起穿过线管或线槽; 
  e.传感器传输线屏蔽层应在监测单元端 良好接地。 

-40 ℃~85 ℃; <95   %RH 

电缆终端以及电缆中间 接头处 

运行电流互感器

-40 ℃~60 ℃; ≤80   %RH 

电缆终端A、B、C三相 分叉处 

接地电流互感器

-40 ℃~60 ℃; ≤80   %RH 

电缆接地处

局部放电传感器

-40 ℃~85 ℃; 10   %RH~95 %RH 

电缆终端以及电缆中间 接头处 

5   

烟雾传感器

-10 ℃~50 ℃; ≤90   % RH 

电缆集中处、电缆终端 及电缆中间接头处 

水浸传感器

-20 ℃~85 ℃;

0 %RH~95 %RH 

电缆中间接头处

5.1.3 监测单元  
监测单元宜包括触摸屏、网络硬盘录像机、电源模块、PLC模块、网络交换机等,技术参数见表3。
表3 监测单元技术参数  

序号 

名称 

技术参数 

触摸屏 

防护等级IP65;功耗≤35 W;支持VGA、DVI、HDMI、RJ45DC接口 

网络硬盘录像机   

工作温度:-10 ℃~+55 ℃;湿度:10%~90%;功耗≤18 W 

电源模块   

最高工作温度≥70 ℃;输出电压精度≥±1%;工作效率≥90%;空载功耗<0.3   W

PLC模块

工作温度≥45 ℃;湿度:10%~90%;执行时间≤0.15μS;数字量I/O:14/10;模 拟量输入/输出:28/14 

网络交换机

端口数≥12;交换延迟<10μS;交换带宽:2.4 Mbps;MAC地址表≥1   k;符合 IEEE802.3/802.3U/802.3x存储转发方式 

5.1.4 监控后台  
监控后台宜包括监控主机、打印机、UPS、网络交换机、软件系统等,技术参数见表4。
表4 监控后台技术参数  

序号 

名称 

技术参数 

监控主机 

显示器≥26寸;CPU:频率2.8GHz,核心≥10,数量≥4颗;内存:12G;硬盘容量≥18T

打印机   

光学分辨率600 dpi;功耗≤36W;打印速度:30页/分钟 

UPS   

容量:3000VA;功率因素≥0.9;电压精度:±1%;转换时间:0 mS 

监控后台技术参数(续)


 

序号 

名称 

技术参数

交换容量≥256 Gbps;包转发率≥132 Mpps;MAC地址表≥16 k;4个 10/100/1000M自适应电口和1个千兆SC光口;符合IEEE802.3/802.3U/802.3x存储 转发方式 

软件系统   

满足5.3.4.2相关功能 


5.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及其技术指标见表5。
表5 监测项目技术指标

序号 

监测项目 

技术指标要求

电缆表面温度监测 

监测范围:-20  ℃~+120 ℃ 

运行电流监测 

监测范围:0.1  A~1000 A 

金属护层接地电流监测 

监测范围:0.1  A~100 A 

震动监测 

监测范围:-16  g~+16 g 

水浸监测 

监测范围:涉水报警 

烟感监测 

监测范围:≤15.5  %FT 

局放监测 

监测范围:≤50  pC  

5.3系统功能  
5.3.1 总体要求  
监测系统能对电缆运行状态进行连续或周期性地自动监视检测,能对监测数据进行长期存储、管理、 综合分析,在数据异常时报警提示并定位故障地点,要求如下:  
a)   监测系统能对电缆的状态监测量进行实时或周期性地采集和监测;  

b)   信号采集单元应具备电缆状态监测量的自动采集、信号调理、模数转换和数据预处理功能; 

 c)   监测单元能将状态监测量实时数字化和缓存,并定期将监测信息发送至监控主机。  

5.3.2 信号采集单元  
信号采集单元功能要求如下:  
a)   信号采集单元应具有电缆运行温度、运行环境烟雾、水敏信息、电缆振动信息的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  
b)   信号采集单元应具有电缆运行电流采集、护层接地电流、电缆局部放电电量的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  
5.3.3 监测单元  
监测单元应具备以地点和名称为索引的存储和查询功能,存储查询内容至少包含:  

a)   地下电缆运行电流、护层接地电流、局部放电电量、温度信息等重要测点模拟量的实时监测值; 

b)   模拟量的统计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  

c)   环境异常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  
d)   运行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  
e)   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  
5.3.4 监控后台  
5.3.4.1 显示  
监控后台应具有显示探测信息、控制处理信息、分析报警信息的功能。  
5.3.4.2 调节  
监控后台应具有自动、手动、就地、远程和异地调节功能,可自监视、自诊断、自恢复,并可通过 远程登陆实现系统异地维护、升级、故障诊断和排除功能。  
5.3.4.3 地址定位  
监控后台应具有将监测单元地址在地图定位的功能。  
5.3.4.4 数据分析  
监控后台应具备数据分析功能,能以图形、曲线、报表等方式对状态监测量的历史长期变化趋势进 行统计、分析和展示,具备数据导出功能和离线分析功能。  
5.3.5 其他  

其它功能要求如下:  

a)   监测系统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满足监测数据交换所需要的、标准的、可靠的现场工业控制总线、以太网络总线或无线网络的要求;  

b)   监测系统应具有软件容错功能;  
c)   监测系统应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能实时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信息,并根据要求实时控制,能周期地循环运行。  

6 技术要求

6.1结构和外观要求  
结构和外观要求如下:  
a)   监测系统各电气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防止潮气进入;  
b)   监测系统外壳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  
c)   外壳应满足发热元器件的散热要求;  
d)   机箱模件应插拔灵活、接触可靠、互换性好;  

e)   外表涂敷、电镀层应牢固均匀、光洁,不应有脱皮锈蚀等。  

6.2连续通电要求  

监测系统完成调试后,宜进行72 h(常温)连续通电试验。  
6.3接地要求  
接地要求如下:  
a)   监测系统的外壳、交流电源、逻辑回路、信号回路和屏蔽层应有效接地,以避免产生接地环流或接地噪声干扰,同时确保装置的安全防护;  
b)   监测系统使用外接测试仪器时,该设备应为测试仪器提供电源连接和接地连接。  
6.4性能要求  
6.4.1 安全性  
监测系统不应改变和影响电缆的绝缘性能、密封性能及接地性能,不因本系统的损坏而导致电缆故障。  
6.4.2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如下:  
a)   监测系统内任一组成元件的故障不应造成电力运行设备误动作;  
b)   应防止监测单元或多个采集元件同时发生故障;  
c)   监测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工作条件,要求能在工作条件下长期可靠工作,至少满足平均失效间隔时间大于25000 h的要求。  
6.4.3 绝缘性能  
6.4.3.1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要求如下:  
a)   在正常试验条件下,监测系统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6;  
b)   在温度+40 ℃±2 ℃,相对湿度93%±3% RH的恒定湿热条件下,监测系统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7。  
表6 正常试验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  

额定工作电压Ur 

绝缘电阻要求 

Ur≤60  V 

≥100  MΩ(用250 V绝缘电阻表测量) 

60  V<Ur<250  V 

≥100  MΩ(用500 V绝缘电阻表测量) 

注: 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60 V<Ur<250  V的要求。



表7 恒定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  


额定工作电压Ur 

绝缘电阻要求 

Ur≤60  V 

≥1  MΩ(用250 V绝缘电阻表测量) 

60  V<Ur<250  V 

≥1  MΩ(用500 V绝缘电阻表测量) 

注: 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60 V<Ur<250  V的要求。   



6.4.3.2 介质强度  
介质强度要求如下:  
a)   在正常试验条件下,监测系统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50 Hz、历时1 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  
b)   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按表8规定进行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交流试验电压值的1.4倍;  

c)   若有安装于电缆接头内部的传感器,应能耐受电缆外护套耐压试验时所施加的直流电压(10kV)。  

表8 试验电压要求  


额定工作电压Ur 

交流试验电压有效值 

Ur≤60  V 

0.5  kV 

60  V<Ur<250  V 

2.0  kV 

注: 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试验电压采用60 V<Ur<250  V的要求。   


6.4.3.3 冲击电压  
在正常试验条件下,监测系统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应能承 受1.2/50 μ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当额定工作电压大于60 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 kV;
当额定工作电压不大于60 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l kV。试验后装置应无绝缘损坏和器件损坏。  
6.4.4 环境适应性能  
6.4.4.1 低温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2423.1规定的低温试验,试验温度为表9规定的低温温度,试验时间2 h。  
表9 考核试验温度  


环境温度 


严酷等级 

低温温度 

高温温度

-5~+45 

-5 

+70 

-25~+45 

-25 

+70 

-40~+45 

-40 

+70 

6.4.4.2 高温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2423.2规定的高温试验,试验温度为表10规定的高温温度,试验时间2 h。
6.4.4.3 恒温湿热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2423.3规定的恒温湿热试验。试验温度+40 ℃±2 ℃、相对湿度93%±3%, 试验时间为48 h。  
6.4.4.4 温度变化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2423.22规定的温度变化试验,低温为-10 ℃,高温为+50 ℃,暴露时间为2 h,温度转换时间为3 min,温度循环次数为5次。  
6.4.5 机械性能  
6.4.5.1 振动(正弦)  
振动(正弦)性能要求如下:  
a)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1128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响应试验;  
b)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1128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试验。  
6.4.5.2 冲击  
冲击性能要求如下:  

a)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1453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响应试验;  

b)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1453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耐久试验。  

6.4.5.3 碰撞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1453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碰撞试验。  
6.4.6 抗干扰性能  
抗干扰性能要求如下:  

a)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17626.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接触放电)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b)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17626.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c)   监测系统应能承受GB/T 17626.5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6.4.7 传输性能  
监测系统的信息传输性能应符合GB/T 28181的有关要求。  
6.4.8 防爆性能  
监测系统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B/T 3836.15的规定。  
6.4.9 外壳保护性能  
外壳防护性能要求如下:  
a)   监测系统的户内装置外壳应符合GB/T 4208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IP42的要求;  
b)   监测系统的户外装置应符合GB/T 4208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IP66的要求;  
c)   当监测系统安装现场有浸水可能时,应由生产厂商和用户协商,按双方同意的防护等级(IP67或IP68),确保防水性能或进水后进水量不致达到有害程度。  
6.4.10 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要求如下:  
a)   监控主机的数据存储容量应有一定裕度,存储单元应具有可扩充能力;  
b)   监测系统应留有扩充信号采集单元、外围设备或系统通信接口。  
6.4.11 其他  
监测系统的其他性能指标见表10。  
表10 监测系统其他性能指标  

指标名称 

要求


处理误差率 


模拟量输入、输出传输处理误差应≤1.0%; 累计输入、输出传输处理误差应≤1.0%。   

最大巡检周期 

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30 s。   

表10 监测系统其他性能指标(续)  

指标名称 

要求

控制、调节执行时间

控制时间不大于系统最大巡检周期;  异地控制时间不大于2倍的系统最大巡检周期; 调节执行时间应不大于系统最大巡检周期。 

存储时间

监测系统装置对地下电缆温度、位置、电阻、老化、变形等重要测点的实时监测值存 盘记录应保存15 d以上;   
模拟量统计值、报警/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低功耗/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记录应保 存1 y以上;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的长度应不大于5 min。   

画面响应时间

监测系统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 s 其余画面不大于5 s。   

最大传输距离

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 km;   分站至传输接口、分站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 km。

7 试验项目及要求

7.1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正常试验条件不应超出下列范围:  
a)   环境温度:0 ℃~40 ℃(户外试验不做要求);  
b)   相对温度:≤80%;  
c)   大气压强: 79 kPa~110 kPa。  
注: 基于某种原因,监测系统不能在上述条件下进行试验时,应把实际气候条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当有关标准要
求严格控制环境条件时,应另行规定。  
7.2结构和外观检查  
根据6.1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7.3连续通电试验  
按照现场配置方案组成监测系统,工作电压为额定值,施加相应信号使监测系统工作在有效测量范 围,进行72 h连续通电试验(常温)。同时进行测量数据稳定性检查,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大于2 h, 或不少于12次/24 h。要求72 h期间监测系统各项功能正常。  
7.4绝缘性能试验  
7.4.1 绝缘电阻试验  
根据6.4.3.1的要求,按GB/T 7261- 2008第12章的方法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测试前应断开被试回路 与外部的电气连接。湿热条件下的绝缘电阻试验同上,但应在完成湿热试验之后5 min内进行。  
7.4.2 介质强度试验  
根据6.4.3.2的要求,按GB/T 7261一2008第12章方法进行介质强度试验。试验前,除被试回路外, 其余回路应等电位互联并接地。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  
7.4.3 冲击电压试验  
根据6.4.3.3的要求,按GB/T 7261一2008第12章的方法进行冲击电压试验。试验前,除被试回路外, 其余回路应等电位互联并接地。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  
7.5环境适应性能试验  
7.5.1 低温试验  
按GB/T 2423.1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表10规定的低温温度、持续时间2 h的低 温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5.2 高温试验  
按GB/T 2423.2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表10规定的高温温度、持续时间2 h的高 温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5.3 恒定湿热试验  
按GB/T 2423.3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温度+40 ℃±2 ℃、相对湿度93%±3%、 持续时间48 h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5.4 温度变化试验  
按GB/T 2423.22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低温为-10 ℃、高温为+50 ℃、暴露时 间为2 h、温度转换时间为3 min、温度循环次数为5次的温度变化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系统 应能正常工作。  
7.6机械性能试验  
7.6.1 振动(正弦)试验  
7.6.1.1 振动响应试验  
按GB/T 11287的规定和方法,对监测系统进行严酷等级1级的振动响应试验。监测系统不工作,将 其固定在扫频范围为10 Hz~150 Hz,60 Hz以下振幅为0.035 mm、60 Hz以上峰值加速度为5 m/s2的振 动试验台上,在每个轴线方向上进行一次扫频循环,时间约8 min。试验后,监测系统不应发生紧固件 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  
7.6.1.2 振动耐久试验  
按GB/T 11287的规定和方法,对监测系统进行严酷等级1级的振动耐久试验。监测系统不工作,将 其固定在扫频范围为10 Hz~150 Hz、峰值加速度为10 m/s2的振动试验台上,在每个轴线方向上进行20 次扫频循环,每次扫频循环约8 min。试验后,监测系统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  
7.6.2 冲击试验  
7.6.2.1 冲击响应试验  
按GB/T 14537的规定和方法,监测系统不工作,进行严酷等级1级的冲击响应试验。加速度峰值为 49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 ms,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的每个方向上各施加3个脉冲。试验后,监测系 统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  
7.6.2.2 冲击耐久试验  
按GB/T 14537的规定和方法,监测系统不工作,进行严酷等级1级的冲击耐久试验,加速度峰值为 147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 ms,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的每个方向上各施加3个脉冲。试验后,监测 系统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  
7.6.3 碰撞试验  
按GB/T 14537的规定和方法,监测系统不工作,进行严酷等级1级的碰撞试验,加速度峰值为98m/s2, 脉冲持续时间为16 ms,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的每个方向上各施加1000个脉冲。试验后,监测系统不 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  
7.7外売防护性能试验  
按GB/T 4208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6.4.9的要求。  

8 安装验收与维护保养

8.1安装  
监测系统的安装应按产品说明书/安装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8.2验收  
监测系统竣工后,应根据系统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GB 50169、DL/T 5161.1、DL/T 5344的 要求组织验收:  
a)   调试主要针对监测系统各装置及其功能实现;  
b)   验收应分为安装完成验收、设备试运行验收;  
c)   验收资料应包括完备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型式试验报告、出厂试验报告、安装记录、现场试验报告、特殊试验报告、协议等,且均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  
8.3维护保养  
监测系统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更换和维护保养。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产品的显著位置应有标志,至少标明产品名称、商标、产品型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  
9.2包装  
产品出厂应包装,并按GB/T 191、GB/T 3873和GB/T 6388的有关规定执行,包装箱内应装入下列物 品和有关文件:  
a)   防水胶、膨胀螺栓等附件及专用工具;  
b)   产品使用说明书;  
c)   产品合格证书;  
d)   装箱清单。  
9.3运输  
监测系统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碰撞、跌落、雨淋和日光暴晒。  
9.4贮存  
监测系统应放在温度为0 ℃~40 ℃,相对湿度不大于65%的库房中,室内无酸、碱、盐及腐蚀性、 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附 录 A  
(资料性)  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拓扑图
A.1 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拓扑图  
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拓扑图参见图A.1。

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拓扑图.png
图A.1 地下电力电缆监测系统拓扑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www.eltpayroll.com/support/118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广东智慧消防建设: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安排2021年智慧消防项目经费的通知

粤财资环〔2021〕43号省消防救援总队:  根据《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关于下达省消防救援总队2021年智慧消防项目经费的函》,经审核,现安排你单位2021年智慧消防项目资金(具体项目、金额、科目见附件1)。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和资金用途用款,切实加快预算执行,年终编列决算。同时,请加强资金监管,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确保专款专用。  二、请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绩效目标(附件2)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年度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

大学智慧消防建设-提升校园消防管理智能化

大学智慧消防建设-提升校园消防管理智能化

  大学智慧消防建设-提升校园消防管理智能化  随着智能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学校客户选择 校园智慧消防物联网, 一跃成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大潮中的智能先锋。  校园智慧消防是指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消防融合,提高防与消的效果为目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核心技术,提供一种全面感知,智慧型,数据化,网格化,协作一体化的消防管理工具,并能实时监控校园内消防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实现火灾险情的早发现、早报警、早处理,全方位提高校园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智慧消防校园一个数据中心+智慧校园基础...

智慧消防找什么样的公司合作

智慧消防找什么样的公司合作

智慧消防找什么样的公司合作: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选对一个好的行业,组建一只优秀的团队,拥有一个长久的合作伙伴!一些经销商与厂家建立合作关系,一开始都是慷慨激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慢慢变的惆怅彷徨,最终各走四方。反思过后,我们会发现,那些优质的合作伙伴往往会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注重长远发展,不是为了短期圈钱。经销商常常面临一些不良厂家忽悠,为了合作,厂家经理吹的天花乱坠,一旦经销商把款打了,后期厂家便是不闻不问。这类企业一般规模小,要资源没资源,要实力没实力,...

进口消防报警系统现场故障维修特点

  消防维保维修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进口消防报警设备,进口消防报警系统的布线特点和国产主机有所不同。如精灵(安舍)、爱德华、西门子等主机,消防主机和现场设备之间的通讯线路是走环形的,一个回路板上的一个回路有两组出线,一组出线接现场设备手拉手串联连接,最终从另外一组回路线回来接在回板上构成环形线路,这种布线通讯方法优点是在一组环形回路线路上有任何一个断点,断点的两边线路仍然是有电的,不影响系统工作,可靠性好。如果一条环路出现有两个断点就会报回路故障了。这类故障一般很难查到两个断点,可借助于厂家调试...

智慧消防物联网系统验收标准

1、          系统竣工后,必须进行工程验收。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质量检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验收不合格不应投入使用。2、          消防物联网系统工程验收应按本标准附录F的填写各表。3、        系统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1.竣工验收申请报告、设计文件、竣工资料;2.系统设备清单、产品...

智慧消防系统施工方案-消防物联网系统施工

智慧消防系统施工方案-消防物联网系统施工

  1、消防设施施工应由具有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能力的施工队伍承担。  2、消防物联网系统的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宜按本标准附录C划分。  3、 消防物联网系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应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并应按本标准附录B中的消防物联网系统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要求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员填写有关记录。  监理工程师应对消防物联网系统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进行检查,并应做出检查结论。  4、消防物联网系统的施工前...

智慧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物联监测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一、 消防物联网系统中,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物联监测的感知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水系统信息装置、消防泵信息监测装置;2.试验消火栓处应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其他消防给水各分区最不利处的消火栓或试验消火栓宜设压力传感器或预留手持终端的接口;3.高位消防水箱、转输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内应设置水位传感器;4.消防水泵的进水总管、出水总管上应设置压力传感器;5.消防引入总管的消防水表后宜设置压力传感器。二、 消防给水管道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应在系统管道上接出支管或利用原有压...

变电站火灾监测系统-变电站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解决方案

变电站火灾监测系统-变电站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解决方案

  变电站火灾监测系统-变电站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解决方案  1、变电站火灾监测系统方案  为确保变电站消防控制自动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变电站火灾监测系统整合了变电站端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系统,采用当前行业先进的高清技术、智能分析技术,通过高度集成化的统一平台,给传统的变电站辅助监控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运作模式。专业的电力平台软件既可通过网络对地区所辖内的变电站进行统一管理,满足集中管理模式的需求,还可以实现多域管理,满足网、省市多级综合监控的需求,实现多个业务系统互联...

智慧消防十大公司-哪些做智慧消防的公司提前迎接消防新风口?

智慧消防十大公司-哪些做智慧消防的公司提前迎接消防新风口?

  智慧消防十大公司-哪些做智慧消防的公司提前迎接消防新风口?  智慧消防作为人机交互和消防智能未来技术,智慧消防公司在消防领域极具投资价值, 智慧消防助力传统消防成为云计算领域的新变量。  作为智慧消防公司,智慧消防着力与消防设备和消防物联网正在努力攻克脑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难题,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智慧消防物联网工作原理,技术的成熟将智慧消防的落地应用,未来将为芯片、开发平台、应用软件的用户提供精准消防物联网服务。  智慧消防数据处理实现“自我分析与自我进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手段逐渐被广...

智能消防接处警指挥系统-消防智能接处警产品介绍

智能消防接处警指挥系统-消防智能接处警产品介绍

针对目前消防接处警系统接警方式单一,处警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围绕接处警的报警接入、警情辨识、力量调派等关键环节,研究多渠道多手段的报警接入方式、语音语义识别、事发现场可视感知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和技术,开发面向新一代社交网络和媒体的新型智能应急救援接处警辅助系统,实现电话语音关键信息智能识别,全媒体报警信息的融合接入与深度辨识,基于互联网地图的路况信息实时展示与处警导航,全面拓展接警渠道、有效提升处警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满足社会公众报警手段日益多样化的现实需求。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综合运用鲲鹏计算、人...

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到底有多强大?

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到底有多强大?

  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到底有多强大?  1、运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接处警效率通过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开展语义提取、自动填单、关键词提醒等应用提升接警录入效率;通过手机报警定位、地名地址定位等多种手段,提升报警定位功能的成功率和准确率;通过智能力量调派,整合等级调派、预案调派等多种调派方式结合时空因素智能推荐调派方案。  2、采用模块化设计,适应个性化需求满足当下消防智能接处警业务需求解决原有系统在性能、扩展性、多节点协调性上的不足,新增功能满足使用单位快速开发、加载个性化应用的需求,减少后期系统...

智慧消防平台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智慧消防平台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智慧消防平台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智慧消防”应基于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框架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覆盖。所以,智慧消防平台先进性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智能防火”基于物联网,其系统技术架构与物联网的经典结构相一致,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层和应用程序。  二、“智慧消防”系统的业务结构主要基于“预防”和“控制”的需求。基本逻辑充分体现“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和信息支持”,“预防”和“控制”纳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将“预防”,“控制”有机联系起来。  三、“智慧消防”根据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需要建立5...

消防报警软件有哪些?智慧消防报警系统软件介绍

消防报警软件有哪些?智慧消防报警系统软件介绍

  消防报警软件有哪些?智慧消防报警系统软件功能介绍  消防报警软件将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子系统的火警、启动、故障、反馈等信息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图片、视频流等数据传输至图形显示装置及智慧消防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消控室的图形显示装置或智慧消防综合管理平台,定位报警位置并远程查看视频,快速确认远端火警情况,提高火警处理效率,减少火灾损失;结合报警数据统计、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对隐患、风险进行识别,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该软件系统具有性能强、可靠性高、配置灵活、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从小型工程场景...

天津消防十四五规划中,消防建设重大项目有哪些?

天津消防十四五规划中,消防建设重大项目有哪些?

  “十四五”时期是天津消防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天津市社会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在天津政府官网公开。《规划》提到了哪些发展目标和消防重大建设项目?哪些与你关系密切?速看!重大项目(一)智慧消防建设项目。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安全城市创建,搭建基于“一张图”的消防大数据分析云平台和移动端应用程序(APP),完善天津市火灾风险预测预警模型,不断扩充基础数据、优化数据结构,通过与应急、公安、交通运输、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电力、燃气等部门的互联互通,彻底打破应用边界及数据...

提升智慧消防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提升智慧消防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智慧消防”概念是互联网和智能城市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产品,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以物联网技术和智慧城市技术为核心,对“智慧消防”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层面、对象层面、机制层面和信息层面对“智慧消防”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灾害成因,研究其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提高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新途径,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

Baidu
map